2025年3月,安踏集团公布了一份震撼行业的成绩单:主品牌营收335.22亿元,亚玛芬体育贡献372.6亿元,总营收突破1080亿元,成为继耐克、阿迪达斯后全球第三家千亿级体育集团。这家从福建晋江走出的企业,用16年时间完成了从“代工车间”到“全球玩家”的蜕变。当行业还在讨论“国货天花板”时,安踏已悄然勾勒出“世界级体育集团”的蓝图——这不是偶然的爆发,而是一场精密的战略长跑。
一、多品牌矩阵:织就反周期增长的“安全网”
2009年,安踏以3.32亿元收购FILA中国业务,这场被戏称“接盘亏损品牌”的豪赌,成为其多品牌战略的起点。彼时,中国运动品牌正陷入“万店同货”的同质化困局,丁世忠却看到单一品牌的天花板,是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地板。
十年间,安踏先后纳入迪桑特、可隆、亚玛芬等13个品牌,构建起大众运动(安踏)、时尚运动(FILA)、专业户外(始祖鸟、萨洛蒙)的金字塔矩阵。2024年,安踏主品牌以氮科技、安踏膜等自研技术攻下大众市场,PG7跑鞋三个月卖出100万双;FILA虽增速放缓至6.1%,却以67.8%的毛利率持续供血;始祖鸟更以53.7%的增速成为现象级爆款,上海前滩太古里旗舰店坪效突破10万元/年。 这种梯队式增长的魔力,在2023年消费疲软期尤为凸显:当行业整体增速降至3.7%,安踏其他品牌收入同比激增53.7%,迪桑特在高端滑雪市场市占率第一,可隆凭借亚洲版型+胡歌代言实现露营品类破圈。正如丁世忠所言:“十个安踏的力量,远大于一个安踏的扩张。”
二、DTC革命:从卖货思维到用户思维的重构
2020年的疫情,意外加速了安踏的零售革命。当同行还在清库存时,安踏启动主品牌DTC转型,将35%的分销门店收归直营,同步上线ERP系统监控7000+门店动态。这场伤筋动骨的改革,换来的是库存周转天数从122天降至58天,电商收入占比从5%飙升至34%。 更深远的改变发生在终端场景:上海环球港的超级安踏旗舰店,用1500㎡空间重构人货场——儿童区设置攀爬墙,跑步区配备步态分析仪,会员可预约装备管家服务。这种场景化零售让单店日均客流增长40%,连带销售率提升27%。而在下沉市场,安踏通过云店系统打通县域门店,2024年三、四线城市收入占比达42%,远超行业平均的28%。
DTC的本质是用户主权的觉醒。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,安踏通过会员系统捕捉到运动员同款需求,迅速推出灵龙IP系列,张雨霏同款发卡、樊振东风暴甲卫衣成为现象级单品,带动天猫搜索指数首超李宁。这种从赛场到卖场的敏捷响应,正是DTC赋予的核心能力。
三、全球化破局:用双螺旋模式撕开国际市场
2025年7月,前中乔CEO马磊执掌亚玛芬大中华区,这步人事调整被视为安踏全球化的关键落子。其背后,是安踏两条腿走路的全球化策略:一面借亚玛芬的高端品牌如始祖鸟、狼爪叩开欧美市场,一面用主品牌的高性价比+科技征战东南亚。
在欧洲,安踏通过亚玛芬收购狼爪,整合其300家门店和供应链,绕过欧盟关税壁垒;在北美,萨洛蒙的越野跑社群、始祖鸟的都市户外概念,正在重塑当地消费者认知。而在东南亚,安踏复制国内DTC经验,2024年新加坡、马来西亚门店突破200家,东盟定制款、速干衣因更懂亚洲人体型成为爆款,区域营收同比增长40%。奥运赛场则是安踏的全球化练兵场。巴黎奥运会上,中国举重队的振岳鞋、游泳队的保暖羽绒服不仅助力夺金,更让意大利举重选手自费抢购成为佳话。这种专业科技+文化共鸣的打法,正在改写中国品牌=低价代工的刻板印象。2025年,安踏签约NBA球星欧文的KAI1签名鞋登陆Foot Locker,首日售罄率超90%,印证了用顶级IP撬动全球Z世代」的策略奏效。
四、长期主义:当行业收缩时,安踏为何敢逆周期投资?
2024年,当多数品牌削减广告预算,安踏却逆势将研发投入增至20亿元,累计十年投入超200亿元。这种反周期下注的底气,来自对专业主义的信仰:举重鞋研发周期是普通鞋的3倍,安踏却与国家队打磨10年,最终让吨位鞋成为奥运冠军的战靴;马拉松鞋C10 PRO从概念到上市历经5年,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技术让贝克勒在柏林马拉松夺冠。
奥运营销的复利效应同样惊人。从2009年牵手中国奥委会至今,安踏累计赞助28支国家队,386次登上奥运领奖台。巴黎奥运会期间,#覃海洋羽绒服#话题播放量破2400万次,带动安踏专业装备搜索量暴涨300%。这种长期陪伴的情感资产,让安踏在Z世代心中的专业度评分超越国际品牌,小红书奥运关联度仅次于LV。面对未来,安踏的野心更具战略纵深:2025年启动青少年体育公益计划,五年捐赠5000万装备支持县域体校;与WWF合作研发可持续材料,目标2030年实现100%产品可回收。正如丁世忠所言:千亿不是终点,而是世界级品牌的起点。
五、破局者的启示: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的答案
安踏的16年战略长跑,给中国品牌带来三重启示:1. 战略定力大于短期利益:当FILA增速放缓,安踏选择主动降速,将资源投向更具潜力的专业赛道,避免陷入现金牛依赖症。 2. 本土化创新高于模式复制:无论是始祖鸟的都市户外改造,还是可隆的亚洲版型,都证明全球化不是标准化,而是本地化的深度创新。3. 长期主义需要反直觉决策:在行业收缩期加大研发、奥运周期前布局公益,这些逆周期操作a最终转化为品牌的护城河。
站在千亿新起点,安踏的挑战依然严峻:亚玛芬的欧美整合、FILA的第二曲线、库存周转的进一步优化……但正如其在巴黎奥运会的slogan每一步都算数,这家从晋江走出的企业,正在用中国智慧改写全球运动产业的规则。当世界级体育集团的愿景照进现实,安踏的故事,早已超越商业成功,成为中国品牌敢想敢闯的时代注脚。
本文转载自耀营销,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,原标题——从晋江车间到全球第三:安踏16年战略长跑,如何跑赢周期?
声明: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,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,转载/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,微信号:yutangxzs